顯示具有 媽媽的味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媽媽的味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省錢妙計之春夏貝雷帽 & 面紙包 & 肉醬酥皮派


決定了當全職媽媽,要離開的日子也規劃好了,公司也找來了新人進行培訓。我們也開始了新生活訓練。一直以來的雙薪生活,讓我們不虞匱乏,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即將只剩下一份薪水,如何不寅吃卯糧就是我這「家庭主婦-to-be」眼前最大的挑戰了。要過得健康、有質感、不浪費是需要計畫跟練習的。

吃的部份,我們開始利用 costco 的大包裝肉類,分成小包冷凍,需要的時候拿一小包解凍,就不用擔心退了又冰,凍了又退的問題。煮食方面,也儘量將食物用不同的花樣創造出很多菜的感覺。絞肉就是很棒的食材,它可以做肉燥、水餃、漢堡排、肉餅、魚香、義大利紅醬…等。肉燥可以配飯吃、可以拌麵、還能幫燙青菜增加味道。魚香可以炒茄子、四季豆、檳榔花,也可以當肉燥拌。

最近我則是在烘焙材料行學會了酥皮的妙用。我把冰箱前一餐的紅醬(含絞肉)包在酥皮中,開一些刀口讓裡面的餡紓解壓力,就成了一道好吃又好看的菜。不說也沒人會知道這是「二手菜」。當主餐或點心都很棒哩~

玩毛線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會有很多剩線,丟了浪費,留著又佔空間。於是幫剩線找出路,就是我正在學習的課題。已經立春了,感覺寒冷的日子應該是要漸漸遠離,做個春夏的貝雷帽來慶祝一下吧~~

剩下的線就… 鉤個攜帶型面紙包吧~


感謝麻豆 Stephy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青醬



學生時期對於異國料理這玩意兒,有著莫名的喜好,覺得它跟油膩膩的台菜比起來,清爽許多,也適合一個人享用,還帶點優雅的自在。反觀中式菜餚的氛圍,比較像應與很多人一起分享,一個人吃起來感覺孤伶伶的,好寂寥。

以前單身時,與室友分租一個有廚房的公寓,假日總喜歡到附近的有機商店買些異國食材,玩玩食物的遊戲(這要歸功於新竹的店家又貴又難吃,迫使我要自力救濟)。第一眼看到青醬還以為是菠菜加上白醬打出來的,嚐了一口後又覺得這個滋味真奇妙,但很確定這絕對不是菠菜白醬,雖然不知道這是什麼做的,然而它味覺的享受和翠綠的色彩很快就贏得我的心。簡單下一鍋麵,拌上兩三匙罐頭青醬,綴上幾朵花椰菜和紅、黃椒,就是春意滿滿的單人大餐,即使沒有肉,也不覺得單調。後來,結婚有了小孩,用的食物越來越天然,罐頭雖然方便,但是為了全家人的健康,還是捨棄不用,於是青醬的好滋味只能在有機會去餐廳時,才能品嚐。()

春天到了,我的香草花園也趁機添了一些生力軍,從原本有的迷迭香、披薩草、鼠尾草、百里香,又增加了九層塔、荷蘭芹跟紅辣椒。我常常燉菜時就真的像 travel’s channel 的大廚只要打開陽台,信手拈來就是一把充滿陽光活力的香草,把食物的滋味又往上提了一個層次。()

家裡的 cuisinart 攪拌棒,在飯糰和妞妞都脫離了副食品的行列後,就被我束之高閣,只有偶爾做濃湯時才會勞動它出櫃現一下身,相當可惜,這天突然想吃青醬義麵,又不想買罐頭,於是決定用 cruisinart當食物處理機,自己來打醬。

[材料]
九層塔 50g、松子 40g、橄欖油 80g、蒜頭、 {魚是}魚、鹽

[做法]
1) 九層塔洗淨用廚房紙儘量擦乾
2) 松子在鍋子上乾炒,炒出香味後,與剩下材料和在一起打。

因為我沒有加水,只有用橄欖油當液體,不太好打,所以九層塔跟蒜頭我有先撕碎及剁成末,一邊攪一邊得不時停下來,用筷子把杯子(容器)底層的材料翻上來,刀片才打得到,畢竟不是專門的食物調理機,然而我覺得如果善用手邊的工具,還是可以得到一樣的效果,也不過就是多花了幾分鐘,但是可以省下買一堆功能單一的廚房家電,又佔空間。
(不加水及保持九層塔乾燥是為了延長保存期限;青醬氧化超快,氧化的表面會是墨綠色的,有點醜,如果容器還有空間,在上面再加上一層橄欖油隔絕空氣,就會一直是美美的翠綠色~)

攪打時,廚房滿滿的香味,伴著下午的暖暖春陽,很是普羅旺斯。

這個星期,我們就來個「青醬週」吧!

早餐:烤吐司抹青醬夾炒蛋、法國麵包切片抹青醬
午餐:青醬培根炒飯
晚餐:(蛤蜊、燻鮭魚、菇菇、海鮮…)青醬義大利麵、青醬炒(雞肉、鯛魚片)、蒸鱈魚+青醬

青醬超好用的,有無限的可能。我愛青醬!



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第一次做歐式麵包 (大成功!!!)



自從朝思暮想的 LC鍋入荷後,飯糰媽時不時地就會上網去找 LC 鍋的食譜。在同事的介紹下,我逛到了《廚房的人類學家》這個 blog,並在裡面發現了「免揉麵包」這個新鮮的玩意兒,這是從一本書《Artisan Bread in Five Minutes a Day》中作者研發的基本麵糰,然後整本書就延用兩種基本麵糰做變化,好奇心驅使下我也連去看作者的 blog,這一看我忍不住也花了百來元去買了一個有蓋的塑膠桶(59元),兩包酵母粉(12元)跟一包麵粉(56元),照著作者的食譜發了一桶麵糰。它的好處除了不用揉,做好一桶冷藏在冰箱可以存放14天,如果想吃就去剪一塊麵糰來做,不用每一次都要重頭開始。

根據這款麵糰的理論,用鑄鐵鍋的特性,剛好可以烤出外脆內軟的法式麵包口感。在部落格及youtube上,作者也是用 LC鍋來做呢!

去菜市場前,我就整了一小佗麵糰,放在室溫下醒一醒,菜市場回來後,剛好可以丟進烤箱,30分鐘後,噹啷~~ 就是圖片上的歐式麵包了,形狀醜了點,但口感可不輸給外面的麵包店啊!這個麵糰據說也能做成披薩皮跟棍子麵包,作者的 blog 上也常分享一些新的食譜,看來會有好一陣子,我們家都是吃麵包當早餐。這個白麵包光是抹上 cream cheeze 或果醬(或兩種一起抹),或沾紅酒醋,就很有義大利餐館餐前麵包的味道了。真的超開心!!

來我家吃麵包吧!


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桑拿布丁




有記憶以來,飯糰媽的第一道菜就是布丁。

在學校的家政課學到了這道點心,簡單又好吃,當天放學就迫不及待地在廚房大顯身手。可惜憑著記憶又稟著差不多哲學的我,做出了一盆膩死人,連自己都不想碰的布丁。

正當自己沮喪又失望地傷著腦筋,思考要如何「處置」這一盆『甜』點,我的父親拿起大湯匙,舀了一大碗,在我還來不及阻止他的時候,就呼嚕呼嚕地吃完,吃畢還跟我說:很好吃 。

其實,我心知肚明。

從此之後,我覺得自己還是乖乖念書好了,不要去折磨別人,念書對我來說是比做菜容易多了。

每當看到布丁,就想起已逝的父親,在他堅強的外表下,有一顆布丁般軟軟的心。到現在,好吃又容易做的布丁仍是我最愛的點心之一,小朋友生病不想吃東西時,一杯營養滿滿的布丁也能很快地撫慰空虛的腸胃。


這布丁食譜是參考《安琪拉的小天地》:

《材料》:
3 個蛋、 360ml牛奶、 40ml白糖、1 茶匙香草精 (Vanilla Extract)、適量黃砂糖

《作法》:
1) 預熱烤箱至華氏 325 度 (攝氏 165 度)
2) 準備 4 個 (每個 6 盎司容量) 的布丁烤碗,抹了薄油後排在 8 吋的方形烤盤中。
3) 先將3個蛋打成均勻的蛋汁,輕輕打散儘可能不要打出很多泡沫,再加入牛奶、白糖和香草精混合均勻。(糖不易溶於布丁液中,可以隔水加熱加速溶解)
4) 另用一小鍋,放入黃砂糖加少許水加熱,需不停攪拌以防燒焦,直到煮成稠稠的深褐色糖漿即可。
5) 在每個布丁碗中放入適量糖漿 (視喜好甜度而定),再把混合好的雞蛋牛奶平均倒入烤碗中,另外注入約 1 吋深的熱水至烤盤中,放入烤箱烤 30 分鐘至 45 分鐘。烤至用牙籤插入中央而不沾生料,布丁完全凝固即可,可以趁溫熱食用或放入冰箱冷藏後食用。



原先的食譜是 60ml 的糖, 但我覺得太甜,所以這裡的糖量有減少。另外,原來食譜是沒有煮糖漿的,它只放黃砂糖在碗底,蒸烤布丁的時候順便融化砂糖,但是我跟妞妞爸不喜歡未融化完全的顆粒感,所以還是覺得做成糖漿比較好吃。


為什麼我稱它為 "桑拿"布丁呢?因為它也烤也蒸,像不像蒸氣浴(Sauna)?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神奇麵包機
















小時候玩扮家家酒,我總喜歡拿黏土捏水餃或包子饅頭給下班回家的把拔吃。長大後,很難過地發現,麵糰這東西對人並不友善。所以,雙手滿滿的麵粉變成一坨光滑的麵糰這件事,很快地被埋在「不可能的任務」堆中。

直到… …我們買了一臺麵包機,那塵封已久的麵糰之火,再度被點燃。

量好麵粉、水、酵母,按照說明書上的指示,逐一丟入麵包機中,據說隔天就會在麵包香中醒來… … (格林童話睡美人的飯糰媽版)

半夜偷偷跑去廚房看那臺神奇的麵包機,還幻想著是不是有一群小精靈在揉麵糰。(如果有,我可能在驚嚇之餘拿拖鞋打死他們吧…) 我隔著觀景窗看麵糰跳舞,看了20分鐘,只見麵包機或快或慢地翻攪著,然後傳說中的麵糰就出現了…

早上醒來,滿廚房的麵包香。。。

嗯,我要去吻醒「睡帥哥」了~


“Dough” had been categorized on my “mission impossible” list until one day we purchased a “toast machine”. It is said this miraculous machine can make dough and bake. With the fantasy of waking up in the aroma of fresh bread, we spent a “fortune” taking this dreamy machine home.

Pouring the flours, water and yeast into the baking pot, I went to bed hoping Tom Cruise will help to complete this mission.

The next morning, the legendary scene appears—my whole family is awaken by the aroma of fresh toast!

(I seriously doubt that Sleeping Beauty was actually awaken by food, not a kiss, for she had slept for a long time. She must be STARVING!!)


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涼拌牛肉



夏天到了,天氣炎熱的關係,胃口通常比較不好,所以飯糰媽會做一點涼拌的菜,不油膩、又清爽...

材料:
A. 霜降牛肉片
B. 洋蔥、紅椒、黃椒、豆芽、九層塔
C. 蒜末、紅辣椒(一點點)、魚露、白開水、果糖、檸檬汁、香油

作法:
1) 牛肉川燙後放涼/先擺一邊,川燙的水先留著不要倒。
2) 洋蔥、紅椒、黃椒切成細絲;豆芽洗乾淨(如果有閒,可以把頂端的芽剝掉,不剝也 ok),然後丟下先前燙牛肉的水裡,煮10秒後撈起,跟牛肉擺一起。
3) 九層塔洗乾淨後,切成碎末,然後跟牛肉及蔬菜一起放冰箱稍涼一下。
4) 把蒜末、紅辣椒(一點點)加入 1:1:2:2的魚露、白開水、果糖、檸檬汁所調的醬汁中,(口味可依各人喜好調整)。
5) 把作法4) 的醬汁拌入牛肉、蔬菜及九層塔中,吃的時候淋一點點香油就特好吃!!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假日早餐


上圖:飯糰爸的早餐
下圖:小飯糰的早餐


當家庭主婦的就是要不浪費食材,聽說我們每年丟掉的食物比我們實際吃下肚子的多很多,這樣實在是很可惜,所以每次採買時我都會精算我們要煮的頓數,以及大家的食量,不小心多出來的食物,就想辦法變個花樣,又是一道新的菜,而不會覺得一直在吃一樣的東西。

例如:上星期煮的竽頭湯,不想一而再、再而三地溫來吃,但剩一點點丟掉又可惜,於是飯糰媽就拿以前幫小飯糰做食物泥的工具,把竽頭搗成泥做為一個新的食材。飯糰媽因為懷孕後期開始出現水腫,煮紅豆水喝,但是又不想丟掉那些紅豆,於是把紅豆水瀝出來之後,剩下的紅豆趁熱加上白糖,搗碎,就變成好吃的紅豆泥餡了...

假日睡到飽,時間很充裕,就來份能量滿滿早餐吧...


材料:
1) 銅鑼燒:鬆餅粉、蛋、牛奶、奶油、竽頭泥、紅豆泥、蜂蜜 or 楓糖漿
2) 培根
3) 炒蛋:蛋 + 牛奶,鹽、巴西里末(最後調味用)
4) 沙拉:苜蓿芽、蘆筍、小玉米 (沙拉醬:蕃茄醬+桂冠沙拉+一點點哇沙比)



作法:
1) 銅鑼燒:照包裝上的比例調鬆餅糊,平底鍋塗奶油,倒下鬆餅糊,冒泡泡跟有香味飄出來,就表示可以翻面了。放上餡料(紅豆or竽頭),蓋上另一片,再翻面熱一下,就完成啦~

2) 略。(煎培根不用放油)
3) 炒蛋:蛋打散,加上牛奶,用煎培根的油來炒。祕訣是趁蛋還沒凝固時就要拿筷子在鍋子裡一直劃圈圈,然後8分熟時關火,調味。
4) 沙拉:蘆筍、小玉米燙熟,擺盤,淋上沙拉醬。

小飯糰跟飯糰爸都吃光光喔... 超有成就感的~~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小飯糰的便當



飯糰媽偶爾在心血來潮的時候會弄一些比較麻煩的菜給小飯糰跟飯糰爸感動一下,例如家常漢堡排...

材料:豬絞肉 (我喜歡有點油的)、洋蔥丁、蛋
調味料:冷凍起司絲、粗黑胡椒粒、蒜末 、白胡椒粉、五香粉、麵包粉(裹在外面用)、鹽

作法:
1) 把豬絞肉、洋蔥丁及冷凍起司絲和在一起,加入一點點粗黑胡椒粒、蒜末 、鹽、一點點白胡椒粉、一點點五香粉,打入一顆蛋,然後用手攪拌到有點黏性
2) 捏成餅狀,然後裹上麵包粉
3) 平底鍋熱油後,下鍋半煎半炸,火不用太大

起鍋後吸油,加一點蕃茄醬,就可以上桌囉~~
(圖片中是跟白醬台式烏龍麵一起搭,漢堡排是上面那三片啦...)

功夫一點的,可以做磨菇醬 or 黑胡椒醬淋在上面。醬料的做法留到下次有空再寫好了...



2007年12月27日 星期四

蒸魚料理-鱈魚

這是飯糰的外婆教的,清淡又下飯,重點是.. 做法簡單到不行,失敗機率極低~

材料:鱈魚 (or any other kind 的鮮魚)、很多很多的蔥花 、薑末
調味料:豆豉、李錦記蒸魚醬油
工具:電鍋、炒菜鍋

作法:
1) 魚洗淨後放電鍋蒸 (要放在盤子上喔)
2) (魚蒸熟後) 豆豉切碎 (味道會比較出來)
3) 炒菜鍋裡放入切碎的豆豉、薑末跟蔥花,加入少許油,中火炒出香味,然後酌量加上蒸魚醬油
4) 將炒熱的調味料淋在蒸好的魚上面就完成啦~~
因為蒸魚會出水,所以調味料可以濃一點。

烤箱料理-蛤蜊菇菇餐

這是一道烤箱料理,我從食譜上學到後,自己換材料做的,基本上同樣的作法可以用在很多食材上,花點時間實驗,再找個無怨無悔的白老鼠,就可以成就偉大的廚藝...
這是一道不油膩的料理,我通常是前一天先處理好食材(洗、切之類的)、調好味之後 ,隔天才煮。

材料:蛤蜊、各種菇類 (圖片中是我們煮火鍋剩的金針菇、杏鮑菇跟大香菇)
調味料:奶油、粗黑胡椒粒(磨碎的那種)、很多很多的蒜末 (我們家喜歡吃蒜頭)
工具:中型烤箱、鋁箔紙

作法:
1) 把蛤蜊、菇菇們鋪在盤子裡,加入少許奶油 (要平均分布),鋪上蒜末、撒上胡椒
2) 最後用鋁箔紙把盤子包起來,放進烤箱
3) 開上下火、160度、20分鐘就可以了 (蛤蜊嘴張開了,就是熟了)

因為有蛤蜊所以湯汁很鮮美,可以淋在飯上哩~~

[飯糰媽的小秘密]
如果要在短時間內準備好飯菜,我通常會用不同的工具烹調,例如一道用蒸的、一道用烤的、一道用炒的、還有微波爐等,一起烹煮,就不需要等很久... (我真的好聰明喔~~)

豬肉壽喜燒 & 蓋飯

















每次去餐館,若嚐到喜歡的味道,我和飯糰爸總喜歡猜測它是如何調出來的,我們家的壽喜燒就是這樣研究出來的,另外一個讓我很喜歡這道菜的原因是它完全沒用到油,不油、但很下飯的一道家常料理,每次煮這道菜,飯糰爸都要添第二碗飯。還有還有啊,不喜歡豬肉的,也可以自己換成牛肉 or 雞肉。

材料:豬肉片(如果有煮火鍋剩下的冷凍肉片也 ok)、洋蔥、蛋、豆腐(我們家喜歡吃嫩豆腐)、薑絲(我喜歡用老薑,切薄片後再切絲,市場賣的嫩薑絲也 ok 啦..)、蔥花
調味料:鰹魚醬油/柴魚醬油、醬油、香油、辣椒(可加可不加)
作法:
1) 鍋中先倒入鰹魚醬油(or 柴魚醬油), 並加上等量的水,另外再加點醬油、香油和辣椒
2) 開小火,倒入切好的洋蔥、豆腐(切成塊狀)、薑絲,蓋上鍋蓋燜煮。
3) 洋蔥軟爛入味後、加入豬肉片,翻炒數下之後再蓋上鍋蓋繼續燜煮。
4) 大概 5分鐘吧,等肉肉熟了,接著倒入打散的蛋,不要翻炒,又燜個2分鐘左右,就可以盛起來嚕~~ (可以加點蔥花當裝飾)

整個過程的火都維持在中火~小火間,不要太大火喔~
另外啊,把它鋪在白飯上,就是蓋飯了ㄋㄟ...
圖片是不同天煮的,做法差不多,只有肉跟豆腐的大小不同而已。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牛肉、空心菜與沙茶醬的三角習題


材料:空心菜、牛肉炒片 (不知道是哪一個部位的,反正就說要炒的)

醃料:香油、醬油、沙茶醬、蒜頭、一點點米酒、一點點太白粉

做法:

1) 牛肉約醃 20分鐘

2) 空心菜洗淨切段。

3) 先炒醃過的牛肉。半熟後先盛起來,然後用餘油炒青菜。

4) 青菜快熟時把半熟的牛肉再倒到鍋裡炒。

這樣就可以啦~~ 簡單吧...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媽媽的味道

從小啊,除了跟外婆一起住的那一段時間,午、晚餐能吃到家常菜,其他的成長過程幾乎都是吃便當 (偶爾外出打打牙祭),所以有自己的家之後,我就決定不要讓自己的小朋友總是吃外食。但是啊,每次翻開食譜,總覺得光看那繁複的作法就飽了,一點都不想付諸行動,封面還是「家常菜」呢!根本就是騙人的,一點都不家常,哪一個家庭主婦炒菜前還「過油」啊?或是「先將肉放入滾水中再泡冷水,以收縮肉質」?於是飯糰媽決定取其菁華,加上自己獨到的見解,以及不挑嘴的實驗鼠老爺鼎力相助,創造出飯糰一家的特別滋味,有一天讓小飯糰有機會說:「啊,這就是我回家才能吃到的媽媽的味道~~」。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第一次吃肉肉


小飯糰七個月了,保姆說可以吃肉肉了,所以我準備了好吃的鮭魚粥,小飯糰很愛呢!!


材料:鮭魚 50g, 花椰菜, 紅蘿蔔, 白飯, 水

作法:

1)食材洗乾淨後放到電鍋

2) 粥和去掉刺的鮭魚打成泥, 花椰菜、紅蘿蔔也另外篩成泥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