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買房子、看房子、跟銀行交涉、裝潢房子,會讓人在一夕之間成長/老很多。這些經歷有可能隨著時空的更迭有所不同,但是潛藏於其中的原則及方法,我相信應是禁得起時間的考驗的。記錄下來放於網路一方面回饋網路社會中曾經給我們很多 idea 不認識的網友,一方面也讓將來長大的飯糰及妞妞超越時空的限制,跟我們一起走過築家的路。
一、買房子之前
我們在決定買房子之後,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惦惦自己的斤兩,也就是把收入和支出拿出來檢視。
「支出」的部分不外乎就是食、衣、住、行、育、樂。(以下數字不完全是我們真實的支出數字,請不用在此作文章)
A. 食:兩個人每天食費的部份,早餐100,午餐150元(含飲料),晚餐150元(含飲料)、每兩星期吃一頓稍好一點的1000/餐。一個月下來食費部份估計要14000元
B. 衣:化妝品、治裝費一個月約 3000元
C. 住:日用雜貨一個月約1000元,水、電、瓦斯一個月平均1500,手機電話費用一個月約1200。房貸待評估
D. 行:汽機車油費及公共交通費用(公車、捷運、高鐵等)一個月約 2000元;車貸一個月約14000元
E. 育:補習、進修、買書、健身房、游泳之類的,一個月約1000元。
F. 樂:看電影、門票之類,一個月約1000元
G. 其他:兩人保險一個月約5500元,車險一個月約1700元
也就是說,我們夫妻兩人在還沒有小朋友,及沒有安排出國旅遊的情形下,每個月的基本花費是:TWD45,900。
除去基本花費,及儲蓄、投資,比較適合我們的房貸是 12000~15000/月,也就是說,以 2.2%的利率,20年繳清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負擔約250萬的房貸。再加上若是以頭期款要三成來說,那麼我們可以負擔得起的房價是 350~400萬的房子。
接下來,我們要評估的是自己在這個預算下對房子的需求:
1) 2~3房,屋齡小於10年
2) 要有管理員及垃圾集中處理的社區 (兩人都要上班,白天沒辦法回家收信或追垃圾車)
3) 離公司近
4) 公設不要多(最好不要有泳池)
當然,最好是坪數大、格局方正,還要在好的學區、附近有醫院、菜市場、公園、公車站、圖書館、7-11…,但是啊,天底下沒那麼好的事,那麼好的事也不會發生在只能負擔得起 350~400萬的人身上。所以我們還是務實一點,把我們最 care 的幾點找出來,朝那個方向去努力,萬一所有我們要的條件都符合的情況下,還有多的優點,那就是我們賺到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買房子是要我們的生活因此更好、更完整,而不是要拖垮我們的生活,因此,量力而為是絕對優先考量的。
(我們的第二間房子,也是用以上的原則去做決策,只是多了小朋友的花費跟考量)
二、看房子
平常我的嗜好不在上網買東西,而是逛各家的房仲網。基本上,這有助於我們大概了解市場行情─ 那個老是掛著一直賣不掉的、跟一個建案或社區同時很多戶要賣的,都會讓我們有所警惕。另外,預售屋我們沒辦法知道採光、通風與否、也不知道它們的空間感及住戶的素質,所以即使它比成屋便宜許多,我們仍喜歡看到實體,才做決定。
我們是請房仲帶看,當然也見識到了很多技倆,當時還沒有『黑心』系列的書,只能靠mobile01的文章來增長見聞。後來,房仲帶看了一個物件,我們雖然不愛那個unit,但是我們相當喜歡那個社區的感覺,於是,當天又折回去請教警衛,問問有沒有人要賣。就這樣,我們買下了起家厝。第二間我們沒有透過仲介,直接就去我們喜歡的社區,找警衛或清潔人員問,通常他們都是很好的資訊來源,也在這份機緣下,我們換到了第二個家。
其他賞屋要注意的細節,網路上很多,就不贅述了。
三、買房子
這個階段,花我們最多心思的是各家銀行的貸款利率比較及談判。以下是我們的學習筆記:
a. 固定利率房貸:
就是談定的利率,不管央行的升降息與否,都不變,若借 20年,就是 20年的利率都不變。但是用這種算法,銀行一定會開很高,去避免央行升息的風險 (就是把風險轉嫁到借款人的身上),所以在這種低利時代,應該不會全期都用這種利率的算法,比較常見的是,在貸款後的六個月內,會用較低的固定利率,好讓屋主還有餘裕能從事裝修或添購家電用品。
b. 指數型房貸(浮動利率):
就是利率會隨著央行的升降息與否而調高或降低,在我們現在這種低利的時代,大部份的銀行及消費者多是選用這種方式。
*指數型房貸利率 = 指數利率(跟央行的升降息有連動) + 加碼利率 (妳個人的信用評等狀況銀行給的利率, 不會隨著央行的升降息而改變)
假設A銀行的貸款人員,列出的報價表上面是:
指數利率
| ||
利率
|
1.38%
| |
利率
|
1~6個月
|
1.89%
|
7~12個月
|
2.45%
| |
12個月以後
|
2.45%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前六個月這家銀行給貸款人是優惠的浮動利率,這是為了因應可能的大額開銷,例如裝修、傢俱、搬遷等,好處是屋主繳的房貸可以少一點。細一點來看:
1.89%= i (指數利率, 目前該銀行的指數利率是 1.38%) + 0.51%(加碼利率)
所以前六個月A銀行給的優惠加碼利率是 0.51%
-但是貸款人要看的重點應該六個月之後A銀行給的利率
2.45%= i(指數利率 1.38%) + 1.07% (加碼利率)
i,也就是指數利率(跟央行的升降息有連動),在六個月之後會怎麼變不知道,或許仍維持 1.38%,也或許調高或降低,端看央行的政策
1.07% (在這個例子) 也就是A銀在評估貸款人的信用、工作及償債能力之後給的加碼利率,就會維持在1.07%,一直到貸款人把貸款還清(除非屋主貸款沒繳或遲繳,信用變差,銀行就可能撤銷原先給的 1.07%加碼利率,會調高之類的)。
也就是說, 假設開始借款時指數利率( i 值)還是 1.38%, 那麼前六個月就是以 1.89%(1.38% + 0.15%) 去計算, 然後...
-假設A, 借款六個月後,也就是第七個月開始,央行升息了,銀行也跟著調升指數利率( i 值),假設調到 1.5% 好了,
那麼從第七個月開始,借款人的利率就是 2.57%(1.5%+1.07%)
-假設B, 借款六個月後,也就是第七個月開始,央行維持不變,銀行的指數利率( i 值)也維持不變,還是在 1.38%,
那麼從第七個月開始,借款人的利率就是 2.45%(1.38%+1.07%)
以上數字純粹為範例。
各家銀行給的條件不盡相同,我們比較不喜歡用只還利息不還本金的寬限方式,那應該比較適合投資客,只要還利息,不還本金,那麼資金就比較不會被套住,可以買更多的房子。但是,對於像我們這種自住的人,基本上應該會想趕快把錢還完,少付一點利息。不過,也有人覺得房貸利率那麼低,有錢就拿去投資,他有信心可以賺比銀行利率更高的利潤,那就是見人見智了。一般來說,上述寬限期撇開不看的話,銀行大多有兩種還款方式,端看消費者怎麼選擇:
II. 定額本金(本金平均)償還法:(在指數利率不變的情況下) 因為繳的本金固定,因此利息會越來越少,是倒吃甘蔗的做法
一開始,我們找了四家銀行報價,官銀民銀都有,然後挑出兩間進行面對面的討論,最後才挑出一家最適合我們的銀行來承辦我們的貸款。過程相當精彩刺激,也讓自己的邏輯能力大為進步。我後來覺得,這才是學校數學該教的,怎麼以前都沒學過?
四、裝潢房子
裝潢第一個房子時,沒有太多人生的經驗及人脈,我們靠的是與鄰居的熟稔,去參觀他們的家,並且問他們的裝修心得及注意事項,看到自己喜歡的風格,就跟他們要裝潢工班的連絡方式,就這樣,我們第一次裝潢就自己外包。預算也控制在自己能接受的範圍。但是,後來發現,先裝潢 再去找傢俱,往往會被已經做好的裝潢限制住,例如尺寸、插座位置之類的。所以,如果我們再有一次機會,我們會先找好我們喜愛的傢俱,再讓裝潢去配合傢俱的擺設。
第二間房子,有了較多的預算及生活經驗,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這一次,我們不要做很多櫃子,除了衣櫃和鞋櫃因為要沿用前屋主的櫃體,所以還是請木工施做,其餘的櫃子,我們決定要去傢俱行買。這次我們選擇的是鄉村風主題,傢俱都可以慢慢添,即使是不同的店家,只要搭配得宜,來參觀的人都以為我們是買整套的呢!不用一次買齊的好處是,對我們的經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也能享受閒暇之餘逛街採買的樂趣。
裝潢的細節已經另外撰文,就不重複記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