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丟的哲學

自從四年前有了自己的 “小”窩,不知不覺地,我逐漸理出一套生活哲學—

● 一年都沒碰的東西就永遠都不會碰,它的下場就應該與同類一起,到垃圾場去。
● 要下手買一件新的東西之前,先想想自己願意丟掉哪一件 “收藏品” 以空出新同學的座位。

實行這個理念,除了經濟上的考量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小窩真的很小。為了不讓已經狹隘的空間讓過多的雜物使自己連呼吸的位置都沒有,我們家力行以上兩點原則。

因為如此,我曾清出衣櫃一半以上的衣服,那些我想留著「等我恢復產前的身材再穿」的衣服,全部送到舊衣回收箱。本來還天真地想到拍賣網站上去換點零錢,但是在生活瑣事及個人消極無作為的延宕下,又在衣櫥裡結結實實地躺了一年,直到某天不曉得哪根筋ㄘㄨㄚ\ 到,才發狠把它們通通趕離家園。該是讓自己認清事實的時候了。

同樣的命運也發生在我的鞋子上,一雙雙美麗、卻磨腳而不常光顧的鞋子,一大袋一大袋地讓它們入土為安,只留下幾位相貌樸實但與我腳ㄚ相處良好的夥伴,它們分別是:涼鞋、運動鞋、低跟鞋、高跟鞋、馬靴各一雙。

書呢,也是出清一本,才有額度進來一本,但是小朋友的書不在此限。我最常拍賣的東西就是書了,一本 100元,相信我的買家一定充滿著揀到便宜的快感。

力行著如此簡約的生活態度,突然讓我又發現了另一個奇妙的現象,那就是─ 我們東西越買越貴、越買越高檔,難道這是因為我們要用花大錢來滿足不能 「常常花小錢」的欲望嗎? 仔細想想,這背後竟蘊涵著很多經濟學原理跟環境保護的考量呢!

正因為添購每一樣新的物品都要認真考量其必要性,所以其實減少了很多的垃圾 (如果想不到有哪一個東西可以丟,就乾脆不會買了),也間接活絡經濟(如果我賣出了不用的東西,我得到了零用錢;買到便宜貨的人,也因為本來要花更多的錢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低價買到而有多餘錢可以消費別的產品)。想想,我這出一件才進一件的哲學還真是造福人類啊~

然而,同樣是低價出清,大規模的低價戰,好像就沒有我這主婦的生活理念那麼地有益全人類進步哩!

話說有了中國這家世界工廠,以便宜的勞力,拼命生產低價的商品,看似促進全民消費,實則造成很多社會問題呢!消費者一直用低價消費,促使生產好的產品的廠商,不得已也要加入紅海,用低階產品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劣幣築良幣)。但是,羊毛依然出在羊身上,享受低價的消費者就不得不承受其副作用—買到一堆不耐用的商品。所以,隔一段時間,消費者者就要花錢購買同樣功能的產品以取代壞掉的,於是消費者實際上要花更多的錢,不停地汰舊換新,地球的資源也就不停地被浪費。而供應商呢,因為利潤很低,迫使他們要尋求更低廉的物資及人力,還要不停地強迫/ 吸引消費者掏錢。結果就是,廠商要將產品的 life cycle 縮短,用易壞的材質,消費者才會不停地回鍋;公司要找便宜的勞動力,因此縮減福利、裁撤正職員工、改用派遣人力、外包,就是他們維持競爭力的唯三法則。那麼回到消費大眾身上,原本他們有的薪資跟福利,因為公司要省錢,所以留職停薪、取消福利,所以除了買低價產品,好像也沒有別的辦法。

最後,如果要買耐用的產品的人像飯糰家呢?因為購買的人少,供應也少,我們就只好花大把的錢啦~~


所以有赤字是理所當然,我們只能在絕望的深淵中打轉,縱使有丟的哲學,也不得不屈服在龐大的資本主義怪獸下啊~~


這門經濟學的課,代價真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