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第一名的教育

已經 38週了,大大的肚子不僅讓我行動遲緩,也嚴重地影響飯糰媽的睡眠品質。今天早上四點,被小飯糰吵醒後,在床上翻來覆去,就再也睡不著了,索幸起來看書。我選的書是陳之華(Yolanda Chen) 的新書『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知道陳小姐是透過她的 blog 『北國風情』,她們一家隨著先生的工作時常需要旅居海外,在她的小孩開始受教育時,他們到了芬蘭。

我也是當了媽媽之後,才開始正視教育的問題。小姐的時候,聽到同事們在討論學校的優劣、自己的小孩遇到了怎樣的老師、段考老師又出了什麼機車的題目,總是覺得那干我何事?說來慚愧,一直到有了小飯糰,我的同理心才萌芽。在閱讀『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中,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教育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父母炫耀?老師之間的考績、競爭?為了將來賺大錢?

回顧自己一路的求學經驗,好像從來也沒有人告訴我或自己曾經去思考教育的意義,就是一直讀...一直讀就對了,目標就是要上大學,上了大學要做什麼?為什麼要讀大學?都不重要。反正上了再說。

現在,以一個出社會近10年的辦公室工作者跟一個具家長身份,我的答案是:教育是用來培養小朋友學習如何去學習、如何去思考、如何做判斷的能力。

吳祥輝先生的『芬蘭驚豔』讓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遙遠國度的教育理念,也因為後來一堆媒體的報導,才開始去注意這個不同於亞洲教育方式的國家。坦白說,我很羨慕芬蘭的小朋友能在如此尊重個人及開放的文化中受教,也深知在有生之年應該看不到自己的小朋友能有此幸運,因為這需要整個社會,包括家長、師範制度、職業價值等各方面的觀念革命,這對於多數要求成效速見的台灣民族,應是很難突破的關卡。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跟小飯糰的老師說,我希望小飯糰不要因為寫字筆劃少了一個勾或凸出格子而罰寫 20次,因為我希望他用罰寫的時間去讀課外書。我們也不覺得因為沒有背京滬鐵路沿線經過哪一些城市及那些城市各有哪些經濟作物,而考70分是一種天大的罪過。

遇到有這樣教育觀的家長,老師會做何反應?他會不會從此對對小飯糰視而不見,當做班上沒這個學生?(反正家長不 care 自己小孩的成績表現,造成一個拉下全班平均分數的害群之馬!) 又或,老師會不會當著全班的面跟同學說:「小飯糰的馬麻要老師不要讓小飯糰罰寫,所以除了小飯糰之外,你們寫錯字的人通通要罰寫 20次!」與眾不同的結果,會不會反而造成小飯糰人際關係的滯礙?或讓他夾在普世價值跟父母觀念不同的矛盾中,感到混亂及迷惑?

讀完這本書,天色已亮。我闔上書,腦中虛擬著將來可能遇到的教育問題。我沒有解答,也不確定現在的想法以後會不會變,只能祈禱自己能有足夠的智慧去堅持對的事情,而不是隨波逐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