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的時候,立志要讀遍國文課本中作者的書(課文都是節錄其中的一、兩篇),但後來,也不得不屈服於考試的壓力,跟考試無關的,priority 就被擺在後面…
星期天帶小飯糰去市立圖書館亂晃,無意間讓我看到子敏的「小太陽」,印象中好像國中課本中有他的文章,但是內容想不大起來了。只知道,好像曾經還滿喜歡這個作者,可惜當時沒有真的去閱讀他的作品。雖然事隔十多年,但老友重逢應該總不嫌晚。
摘錄一些我個人相當喜歡的小章節:
I.
作者不喜歡家裡養的小狗所製造出來的髒亂、氣味,於是在太太阿蘭及三個小公主,琪琪、櫻櫻、瑋瑋的體貼下,狗狗被送走了─
“…最不敏感的人,也可以感覺到赫邱里斯並沒有走遠,牠用另一種方式留在家裡。最粗心的人也可以體會出孩子對父親的愛,所付的代價太高,高到負擔不起。一個父親在家庭裡的地位不能太崇高。太高的地位常常使子女把他的不合理當作真理。無論從哪一個觀點來看,這都是一種罪惡。”
II.
排解小朋友的言語紛爭後,作者的感想─
“…沒有一個「人類」是純理性的。人類只是「在自己所能接受的理性的範圍內追求理性」的高級動物罷了。可是,人類的可愛也就在這種地方啊。”
III.
作者一家遇到了停電,以蠟燭代替電燈,因為飯糰家在去年某次的颱風也曾遇到停電,所以這篇讀來特別有感覺─
“…住在都市裡的現代人,都知道停電有一種美趣。燭光代替了俗氣的電燈。一家人在燭光下,因為它的照明圈有限,所以更容易緊緊挨在一起,格外親熱。一個人有事要離開燭光的照明半徑,一家人就用送行的眼光目送他走入黑暗中。聽到腳步聲響,大家都忍不住抬頭睜眼,在黑暗中搜索。忽然眼前一亮,一張親人的臉,迎著燭光,又回來了,大家讓出位置,邀「回家」的親人入座,親切的探問燭光外黑暗世界的情況。… 一家人乘一艘發光的小船,在黑海裡航行。燭光是很美的,燭光是很溫暖的。小船上的乘客,一個一個離船登岸,到「床島」去睡。我,小船的水手,高舉蠟燭,孤孤單單,搖著空船,回到自己的無人島。”
IV.
作者和太太討論到身後事,其中有一句話,我有深刻的體會,他這樣寫著─
“…我們都不怕「走」。走就走。誰先走,誰就在那邊把房子找好… 剩下的事,就是在天堂機場等著接另外一個人就是了。不過使我們微微覺得不安的是,結婚以後,我們的「獨立能力」都退化了。… 我本來是懂得怎麼找襪子的。在結婚以前,每次出門,我都知道襪子塞在什麼地方;甚至是在老鼠洞裡,我也能親自把它找出來穿在腳上。但是現在退化了。沒有她幫忙,我只能學她光腳穿皮鞋出門… 含笑討論「退化問題」的時候,我們都會有一種「充滿幸福」的感慨,嘆息一聲:『什麼時候我們都變成廢物了?』”
V.
子敏的老大跟老二年齡很近,卻隔了六年,才蹦出老三瑋瑋,年齡的隔閡,點出了一些相處上的問題─
“…在感覺上,我和太太總認為櫻、琪是跟我們「一起長大」的同伴,四個人共同經歷過種種人生的「新境」,四個人在一起「話舊」、「話新」的時候,情緒都相當熱烈。這種情形,對瑋瑋形成一種精神威脅,使她有「參加不進去」的感覺,因此她從小學會了一個真理:攻擊就是「存在」。在聯合國裡,小國的代表必須不停的發表尖銳苛刻的言論,要大量運用「蠻不講理」或「強詞奪理」的技巧,然後大國才會把它「當做一回事」。”
VI.
子敏對於手足之間的「身體互動」(打架),有獨到的見解,同時也讓我省視到小飯糰跟妞妞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將來應對同樣情形,當父母的要小心處理─
“…「打架教育」的目標是「增長個體挨打的經驗,解開肉體痛苦與自卑間的聯結,使受教育者培養一種暴力所不能征服的堅強,侮辱所不能汙損的尊貴」。… 櫻櫻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這是一種「獨生女的美德」。但是在「群雄割據」的局面下…她無形中接受一種「不問是非」的「大讓小」的教育。她永遠是「哥哥吃小梨」。一個小孩子在還沒有「堅強地站起來」以前,在還沒有「發現自己」以前就接受「禮讓教育」是很危險的。這種教育如果逐漸滲透了她的性格,就會使她喪失「征服環境」的能力。”
VII.
走過了青澀的年少歲月,對於情愛這回事也推理出一些結論:在外面的人拼命要跳進去,在裡面的人掙扎地要出來。人真是一種矛盾的動物啊~ 套用到生兒育女上,現在小飯糰還小,總是喜歡黏著大人,無時無刻都要我們全神貫注在他身上,常弄得我跟飯糰爸覺得很煩,但是我常提醒自己,很快地小飯糰長大了,不喜歡黏在我們身上了,或許我們還會覺得失落呢!為了不讓自己老是陷在「別人家的草地比較綠」的情結中,對於小飯糰現在的黏,我們甘之如飴。子敏也當然地走到了這麼一天,發現自己不再是宇宙的中心─
“…我不否認我的聽覺已經越來越敏銳。我不否認近來我心理上有一種細微的變化,細微得只有最細心的人在最靜的夜裡以最關切的心情追憶孩子一天的活動,那時候,他才能感覺得到。感覺到了,就會心驚。那一點點感覺,會慢慢擴大,洶湧澎湃,自己就像波浪滔滔的情感的大海裡那個在小舢舨上搖槳掙扎的水手。那一點點令人心驚的感覺是什麼?在櫻櫻、琪琪小時候,我是她們的太陽。她們是我的小星星。我是這個太陽系的中心。那時候,我享受她們「豎著耳朵聽我說話」的樂趣…我是宇宙的中心。那是一種多麼尊榮的地位呀!就在我認為宇宙的構成本來就應該如此才合理的時候,我忽然發現我的小星星都「童話」似的變成了太陽。新太陽的光,新太陽的熱,伴隨著新的引力。她們拉彎了我的軌道,不但不再繞著我轉,反而使我變成一顆大衛星。現在,豎起耳朵聽人說話的人常是我
…我的好奇心非常強烈,忍不住要去傾聽櫻櫻與琪琪的談話內容。雖然我發現她們所談的都是我少年時代所經歷過的,心裡有一種「版權受侵犯」的感覺;但是對自己多采多姿的少年生活的「自豪感」,提醒我,使我知道自己沒有權利去貶抑她們這一段黃金生活的價值,正像別人沒有權利貶抑我少年生活在我心中的價值一樣…父親的故事並不能代替子女的經歷。美麗的少年時代,是由新鮮嫩綠的人生經驗構成的,它是「父親的經驗」所不能代替的。
…如果她們知道我每天每天多麼關心的「聽」著她們,一定會以為這是每個當父親的人不必掙扎,不學就會的本能吧。”
雖然,作者林良先生所處的年代距離我們很遠(他已經八十多歲嚕~~),但是透過他的文字,我知道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不會因時空的更迭而改變,在瞬息萬變的現代,很開心地,我找到了雋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